[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管理学院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当时的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和旅游管理专业合并而成,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有13个本科专业,成为河北大学本科教学规模最大的教学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博士(包括在读博士)6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三三三人才”4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学院学科布局覆盖了管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6个专业型硕士点,开设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图书馆学、档案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13个本科专业,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单位之一。
学院一贯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理念,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巩固和加强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探索实施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国际化道路。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同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办注册会计师方向班,是河北大学第一批协同育人试点班;学院同爱尔兰国家学院开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合作班,是河北大学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截至2017年,学院在校生规模近3000人,每年有600名左右本科生和200名左右研究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管理专家、社会精英和学术研究者。
咨询电话:0312-5079324
(一)财政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财政税收理论与实务、财会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能够从事财政税收金融操作和管理工作,能够为公共部门理财,并且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会计、金融等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处理财政、税收、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了解财政学科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
4.掌握文献检索、实践调研、数据处理、经济模型构建等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国家税收、税收筹划、政府采购、资产评估、税收管理、国际税收、比较财政学、公共管理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公共预算管理等。
专业特色:河北大学财政学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实力雄厚。专业特色体现在: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财政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财税专业人才,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定位,同时突出了“重应用”的特色。二是依托综合性院校的优势,丰富了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实现了财政、会计、金融和法律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建立了课堂授课与实践基地的相互支撑体系。三是以人才工程建设为依托,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依托教学团队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教育创新高地等项目,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实现了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等多方面的突破。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大中型企业财务和税收筹划部门及其他经济、金融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率在95%以上。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信息资源的结构和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解决信息搜集、处理、控制、规划与利用,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为决策管理、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具有现代管理与经济学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能够在各种行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规划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经济、数量分析方法、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技术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开发管理与经济工作所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能对数据库信息内容进行整序、分析、预测的能力,掌握能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主要课程:信息管理学、网络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描述与组织、运筹学、信息检索方法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分析及设计、信息产品分析与设计、信息分析与研究、数据挖掘等。
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本专业更侧重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强调培养以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技术理解和解决政府管理、企业运作、商业交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运作中的信息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具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运营维护、数据分析与研究等需求的单位,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达95%以上。
(三)工商管理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工商管理领域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增强沟通力、领导力,提升学生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要求:培养本专业学生熟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与工商企业经营相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管理实务方法、手段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使之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生产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专业特色:工商管理专业是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工商管理教育的本科专业之一,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现代工商企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动手能力突出的高级综合管理人才。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主要硕士博士方向:企业管理学术硕士、博士,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一直较高。
(四)市场营销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强烈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顾客导向的思维观念,熟练掌握市场分析、市场选择、营销策略设计、营销组织和控制的系统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与技巧。
培养要求:培养本专业学生熟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与工商企业经营相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深入掌握品牌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营销管理实务方法、手段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使之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实践)、统计学、渠道管理、服务营销、促销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
专业特色:河北大学是河北省较早开展市场营销管理本科教育的单位。该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案例教学、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加强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以及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主要硕士博士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术硕士、博士,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一直较高。
(五)会计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与审计工作,以及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业务和专业性管理咨询工作的高素质会计和审计专门化执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审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会计和审计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管理咨询、资产评估、财务报表分析等。
专业特色:会计学本科专业建立于1989年。于1998年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授予权。2010年至今,与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每届学生均举办注册会计师方向试验班,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
就业前景:会计学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对广泛,除了传统的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之外,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逐渐成为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方向试验班为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了优秀的后备人才,而考取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就业前景广阔,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六)财务管理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与财务基本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掌握会计与财务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管理控制与业绩评价、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等。
专业特色:财务管理专业成立于2003年,是河北省率先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日常教学始终坚持育人育才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和知性合一的教学理念,坚持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参与制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业前景: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对广泛,除了传统的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之外,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逐渐成为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而考取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就业前景广阔,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理论体系扎实、专业思维缜密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功能管理模块,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具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培养本专业学生熟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掌握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深入掌握工作分析、员工招募、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方法、手段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使之具有分析和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与开发、招聘与人员素质测评、劳动经济学等。
专业特色:该专业注重将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理论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案例教学、参与教学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导向。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主要硕士博士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硕士、博士,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一直较高。
(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理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及非政府组织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技能;
3.具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社会学概论、经济学基础、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秘书学与公文写作、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产业概论、社区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政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获取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
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照“宽口径、广适应”的培养要求,,突出文化管理、公共信息管理和教育管理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可在国家或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就职,也可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九)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社会保障理论,熟练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操作技能,能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前沿和国际、国内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实践调研、数据处理、经济模型构建等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学、福利经济学、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劳动经济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等。
专业特色:河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拥有省级管理学教育创新高地。本专业依托综合性院校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强有力的师资支撑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一是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方向,侧重从财政视角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二是劳动与就业方向,通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实践导师支持,在劳动、就业、薪酬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三是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方向,从更广阔的视野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及其他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率在95%以上。
(十)图书馆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与知识服务及管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信息收集、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开发与传递的方法;
3.具有从事信息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图书馆事业及信息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图书情报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行业发展动态;
6.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一定的中外文献检索、阅读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人际交流能力。
主要课程:信息管理基础、图书馆学概论、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获取与利用、信息分析、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管理统计学、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专业特色:图书馆学专业按照“宽口径、广适应”的培养要求,在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架构的同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各级各类图书馆、各级政府、数据知识类企业等机构,也可以进一步考研深造。
(十一)档案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档案学专业培养具备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专门技能,适合在国家各级档案局(馆)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文件档案管理、可信信息管理、秘书工作等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档案学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档案学、信息学、管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各类文件档案的生成环境和产生过程,并根据客观需要,能够为科学决策与自主创新等活动提供文档信息支持。具体来讲,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包括:
1、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新环境下,掌握各级各类组织的业务活动中文件档案的形成、管理、保护与提供利用等的基本知识、技能;
2、掌握文件档案安全管理以及档案知识化服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
3、熟悉国家有关档案事业、政府信息公开和企业信息资产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国际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要课程:档案学概论、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保护技术、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信息服务、办公室管理、数据库应用技术、信息政策与法规、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课程。
专业特色: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新环境下,真实、准确反映社会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文件、记录和数据,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正如国务院信息办一位负责人说的:“国家的信息资源80%在政府,政府的信息资源80%在档案”。通过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实践的学习,档案学专业毕业生能够为我国各级各类组织的治理现代化提供可信的基础信息服务。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国家档案馆从事档案形成、管理、保护与提供利用服务,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监督管理工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仅为档案职业提供了更好施展才干的舞台,而且也为档案人开辟了更好的就业前景。近些年来,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十二)电子商务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培养具备现代商务管理及网络经济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的,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素质,能从事网络环境下商务运营、企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和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商务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的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电子商务领域的实际问题;
2.了解电子商务产业动态,能理解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具备基于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
3.具备将所获取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并应用于网络营销与推广、网络零售、网络贸易、网络服务、商务网站建设等电子商务实务的技能。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网络编程语言、商务网站及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金融、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网络交易与贸易、电子商务组织与运营、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法规与伦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侧重于电子商务实践与理论的全课程融合,通过网络营销、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组织与运营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要求。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行业企业的网络交易、网络营销与推广、网络服务、网站建设与运营、电子商务整体规划等工作。随着互联网+在各行业的深度普及和应用,各行业对电商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就业前景广阔。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达到90%以上。
(十三)旅游管理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学习和应用,重点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及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现代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通过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具有应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国家旅游产业及其相关行业政策,能够对各类旅游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4.掌握酒店业、旅行社业及相关行业的管理方法与操作技能;
5.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专业英语、生态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法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法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
专业特色:旅游管理系师资力量雄厚,70%教师拥有高级职称,60%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海外著名院校博士以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占40%以上。多年来旅游管理系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办学理念,及时把国内外有别最新的旅游理论和先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把教书育人与培养兴趣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旅游管理系有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与创意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综合培养体系,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就业前景: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大中专院校(专业)、旅游规划和策划企业、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商、旅游营销策划公司、主题公园、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度假村、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企业、旅游纪念品开发制造企业等等。在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阶段,国家将旅游业作为供给侧改革重点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发展前景会愈加广阔。
(十四)人力资源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学 制:四年(3+1模式)
授予学位:符合河北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河北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符合爱尔兰国家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爱尔兰国家学院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符合社会发展的国际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中外知识背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以及适应世界局势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培养要求:通过本专业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熟悉管理研究的定量与定性方法;通晓国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沿理论和管理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精通英语并具有多元文化环境下的良好沟通能力,胜任在国内外企业从事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的企业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薪酬管理、雇员关系管理、健康与安全管理、组织学习与变革、战略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等。
专业特色:(1)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引进了一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和原版英文教材,国际教育的理念和特色贯穿整个本科教育阶段;(2)整合双方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了NCI与河北大学两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和共同开发21门课程;(3)合作项目较强的延伸性。赴爱尔兰留学的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有机会继续攻读硕士,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途径。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跨国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也可以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业前景广阔。
来源:河南招考网,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