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名称 | 专业类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备注 | 开设地点 | |
北京 | 保定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类 | 会计学 | √ | √ | |
财务管理 | √ | ||||
市场营销 | 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 | ||||
工商管理(电力技术经济方向)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 |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程管理(电力建设)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 | |||
工程造价 | √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物流管理 | √ |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 | |||
经济学 | √ | √ |
学院简介
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始建于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专业,该学科专业于1961年整体迁入我校。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于1997年,由原管理工程系、经济系及电力工业经济系合并组成。学院现有教职工237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89人,教师队伍中82%具有博士学位,100%人具有硕士学位。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领域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工商管理”下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和“能源管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社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技术经济及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技术经济及管理”、 “会计学”和“企业管理”3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下设的“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4个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型研究生,有“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MBA和“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共设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程造价共11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为响应国家的“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战略以及物流业振兴计划,我院从2018年开始在全院学生中选拔优秀生源开办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方向)创新实践班,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成立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为学生今后向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师德标兵1人。目前经管院具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教改项目4项、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1个、河北省教育教学创新高地1个、河北省精品课程5门、3篇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决赛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我校首门慕课获评“中国大学MOOC 2014-2015优秀教师”称号。
电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华北电力大学直属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和实习教学基地,依托的办学实体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其前身是1985年管理工程专业建立的土力学、建筑材料实验室以及90年代初建立的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经过30年的建设,逐步成为一个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鲜明、信息化水平一流的服务于校内3200余名师生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的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实验中心。2008年中心被北京市教委评选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目前,中心下设电力市场管理决策模拟、电力企业经营模拟、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电力信息化等电力特色实验室和计量经济实验室、人力测评及招聘模拟实验室、物流与供应链实验室、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等通用实验室;同时配备了案例室、资料室、开发室、创新团队孵化室等配套设施。
3.专业类及所含专业方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及其专业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包括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三个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导论课程。第二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专业,避免申报的盲目性;学生从大学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培养。
l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双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具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将工程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依托“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电力建设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秉承“电力特色、工程实践、科研创新”的培养目标,系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测量、工程结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电力施工技术等特色骨干课程,为电力工程建设系统和其他行业工程建设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兼具良好人文素养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毕业生可在电网、发电、电力建设及其它诸多行业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等单位及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宽广的领域从事电力和其它行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经过实践,有能力取得项目管理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就业单位包括建设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及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公司等;电力生产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家核电公司、中国核电公司、华能、华电、国电、大唐等公司及所属企业;其他企事业单位:各省市建委、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考研、出国)为45.45%。
l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兼具工科和管理学科特点的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十三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所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生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新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工程运筹学、会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工程统计学、数据结构、管理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大型数据库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Web开发技术、.NET程序设计、数据挖掘、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信息集成应用、大数据处理及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和多媒体应用基础、数据模型与决策、智能计算方法与应用、数据建模与Matlab应用、云计算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具备信息管理及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中电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院信息研究所等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可在IT行业、电力系统、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单位包括百度公司、新浪公司、京东公司、国投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考研、出国留学)为36%。
l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专业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工程与管理基础知识、工程造价理论与方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能够在能源电力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从事工程计价、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复合型、创新型卓越人才。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等单位,从事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招标、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经济学类及其专业简介
经济学类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两个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导论课程。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引导,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专业,避免专业申报的盲目性。第一学年结束时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主要依据各专业分流计划、学生志愿及第一学年学分绩。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培养。
l 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侧重于能源电力经济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能源电力特色。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素养和分析问题能力,系统掌握能源、电力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能源市场和能源政策的基本情况,具备较强的能源产业经济分析、预测、管理和优化的实际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解决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中的相关问题的能源经济复合型人才。学生根据学校、学院的有关规定完成学业,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专业在开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电力市场概论、管制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特色课程。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能够在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各级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门、各级银行和金融机构从事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也能够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能源经济相关领域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近三年平均深造率为58%,深造专业包括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
l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在金融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课程并重的基础上,围绕货币金融、投融资和新兴的能源金融研究的主线,结合本校的电力特色开展教学。课程设置既实现了与“金融学”、“能源金融”、“公司金融”、“量化金融”等研究生专业学习方向的衔接,也实现了与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能源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公司对金融人才需求的衔接。本专业设有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能源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并推荐与能源电力行业相关的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金融学专业全面培养具有金融实践能力和电力行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终身学习,既能胜任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也能在电力行业等企业从事投融资管理工作,并能在专业领域进行持续深造的人才。
金融学专业一直是经济类的热门专业,适应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毕业生去向有就业、留学和读研等多种选择。本专业拥有金融学学硕和专硕学位点,教授兼博导2人,副教授4人,能够为学生的持续深造和就业提供优质的师资。
金融学专业近三年平均出国率6.15%,平均深造率约47%,2019年因深造率名列前茅,获得经管学院“专业成功率”奖。考研保研去向除本校外,主要为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等211高校。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4.97%。毕业生主要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能源电力企业工作,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国家电网、大唐发电、特变电工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工商管理类及其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五个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导论课程。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分流,开始分专业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专业,选择适合自身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的专业进行学习。
l 会计学
本专业始建于1983年,于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体系。会计学本科专业依托大学的电力背景特色,结合专业领域发展,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素质全面、会计核算实务能力扎实,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理论研究,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决策、审计工作以及纳税实务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①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分析方法和工具类课程;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学、高级会计学、税法、纳税会计等课程;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和素质;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开设系列专业实践和模拟课程,缩短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借助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可以胜任传统的会计岗位,同时也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管理岗位工作的能力优秀专业人才。
会计学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分布在:电力系统(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金融系统(证券公司、投行、银行、保险等)、以及其他类企业;会计及相关事务所以及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近年来毕业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在知名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深造的人数不断增加,如:北大、人大、厦大、纽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本校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l 财务管理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伴生于会计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于1998年独立招生,是我国首批招收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我校本专业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体系。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依托大学的电力背景特色,结合专业领域发展,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理论基础、理财实务能力扎实,具备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研究,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的复合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①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分析方法和工具类课程;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证券投资学、纳税筹划、资本运营、企业内部控制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相关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和素质;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开设系列生产实践与专业实践课程,目的是培养融资与投资决策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预算与成本管理能力以及税务筹划能力等。借助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既可以胜任财务管理岗位,同时也能够胜任会计及相关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分布在:电力系统(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中国三峡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等)、金融类、以及其他类企业以及政府与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深造。近年来毕业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主要在本校以及清华、北大、人大、纽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
l 人力资源管理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培养方案历经六次修订,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本专业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熟悉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从事企业岗位管理、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资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等岗位工作的技术型、综合素质高、有良好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岗位管理、劳动定员与定额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社会保险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法与劳动关系、人员测评与招聘、人员培训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本专业注重:1、训练和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方案设计等技能;2、规范理论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3、加强人格习惯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专业就业状况很好,毕业生主要就职于电力、金融、IT和电子商务、铁路、民航、市政、高端制造业、管理咨询等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咨询行业的业务部门,毕业生具有很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发展前景。许多毕业生进入本校和国内一流高校以及欧美知名学校攻读硕士学位。
l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本专业的前身是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专业,是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具有鲜明的电力特色。本专业依托电力经济管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建有“电力技术经济实验室”,开设《新能源概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管理沟通》首批国家级精品MOOC视频课程、《电力负荷预测》省部级精品课程,拥有“电力市场”北京市教学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师19名,其中**特聘教授1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名,博士生导师8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经济方向专业知识,同时了解电力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的基本知识,掌握技术经济与评价、电力预测、电力市场、电价、电力造价、发电竞价方法、电力规划、能源互联网等理论知识的“电力-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鼓励学生深造,近三年考研率在50%以上,对口的研究生专业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本科直接就业去向主要为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和能源集团的技术经济研究院、规划、营销、交易等部门,或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建设单位的规划、造价、营销等部门。随着当前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和能源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未来十年配售电公司和能源互联网企业具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具备良好的电力系统背景与技术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胜任能源互联网、配电规划、报价预测、营销服务等工作,成为深受新兴配售电行业欢迎的专门人才。
l 市场营销
本专业入选首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大电力特色建设的支撑专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营销理论与方法,思维活跃,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统计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实务、营销风险管理、营销决策模拟、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电力企业市场营销、Python大数据分析、营销工程、数学建模与Matlab应用、VBA程序设计等方面课程。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国家电网呼叫中心、北京电力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和创业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本专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有2+2合作项目,学生通过选拔后赴澳继续学习,满足条件后颁发华北电力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双学位。本专业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所有学生在大二开始就分配科研导师,可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与实际科研工作。
本专业以电力能源为特色,重点培养电力行业的营销人才。通过电力特色课程设置、电力特色课程教学和电力特色实践环节等,构建学生的电力特色知识体系。随着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和其他售电公司亟需相关电力营销人才,纷纷专程到我校招聘具有电力背景和营销知识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学生所具备的电力特色知识体系和工作能力受到了广大电力行业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我院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目前以创新实验班形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学生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学期末之前在全院各专业类范围内择优选拔,组成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方向)创新实验班进行针对性培养。
l 物流管理
本专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是我校能源电力双一流学科支撑专业。我校物流专业源于1984年成立的物资管理专业,鉴于电力行业和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2018年在全院学生中选拔优秀生源成立物流创新实践班,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物流学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大数据建模解决企业供应链和物流管理问题,掌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运作管理等实务运作能力的管理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运作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合同管理、仓储运输和配送管理、库存与成本管理、物流系统仿真与应用、数学建模与Matlab应用、Python大数据分析等方面课程。学院开设有 “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促进产学研融合,面向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拓展学生实习渠道,与国家电网公司电商公司、冀北电力公司、福田汽车和京东商城等众多企业建立了实习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专业重视国际化合作,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留学交流项目,近年来学生毕业后赴伦敦国王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继续深造率均在40%以上。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电力行业、制造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分析等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