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005  学制:四年   学位: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掌握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核心知识,具备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康复治疗基本技能和传统康复技术从事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康复门诊从事康复治疗师技术工作,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还可以从事医疗、护理、卫生,美容、保健,制药、生物工程,教育培训和医疗设备和器械等领域的工作。岗位为康复治疗师、理疗师及其他。

  (二)专业知识要求

知识构成

培养标准

对应课程或实践环节

及修读要求

通用知识与技能

11.具备较好外文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

1大学英语(必修)

专业基础知识

1.具有较好中医、西医基础知识;

1.中医学基础;

2.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影像诊断学、诊断学基础、神经定位诊断学、医学文献信息系统、医学统计学;

以上课程要求必修

专业核心知识

1.理解和掌握康复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临床康复应用

1.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言语治疗学、运动医学、中医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临床康复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以上课程要求必修

专业拓展知识

1.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基本康复技术和临床应用

2.掌握康复简单的科研能力

1.针灸学、推拿学、中医临床康复学。

2.毕业科研答辩

第二课堂要求

按照辽中医团发[2019]20号文件;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及实施办法(试行)执行

至少修够6学分

(三)专业技能要求 

技能构成

培养标准

对应课程和实践环节

及修读要求

专业基础技能

掌握人体解剖及运动学、人体发育学和中医学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

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中医学基础,实践和理论可相结合的必修课程

专业核心技能

掌握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和临床应用技能

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工程学、运动医学、骨骼肌肉看复学、神经康复学作为必修课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

专业拓展及应用技能

掌握针灸、推拿技能和临床应用

针灸学、推拿学及中医临床康复学作为必修课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

(四)综合素质要求 

素质构成

培养标准

对应课程和实践环节

及修读要求

思想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四项基本原则,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思政类课程(必修)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具备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掌握1-2项体育项目锻炼方法;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

大学体育(必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

人文素质

具备一定的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能较好地理解人文思想。

具备人文知识

 

要求选修社会和人文科学类等公共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军事素质

了解初步军事知识,通过初步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必修)、军事理论课(必修)

社会实践素质

能够较好地组织和参与各类校外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课程及活动,学生须获认定学分1

三、毕业要求

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21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47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课97学分,选修课24(公共通识选修课12学分,专业限制性选修课12学分)毕业论文及实习40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第二课堂至少6学分

学生修满以上学分,学习成绩达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的,方可毕业;同时达到学位授予规定的,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能力要求

1.专业知识要求

①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② 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

③ 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④ 熟悉国家卫生康复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康复医学和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动态。

⑤ 具有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2.临床能力要求

① 具有应用康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能力

② 具有康复功能评价的能力,具有医患沟通协调的能力。

③ 具有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能力。

④ 具有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与推拿临床技术的能力。

⑤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⑥ 具有开展康复教育的能力。

⑦ 熟悉国家卫生康复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开展社区康复的能力。

四、学制、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专业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言语治疗学、运动医学、中医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临床康复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计划安排表

 

实习项目

性质

学分

开设学期

周数

周次

军事训练

必修

1

1

2

1~2

思政课程实践

必修

4.5

由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安排

毕业论文

必修

-

78

-

-

毕业答辩

必修

4

8

4

-

生产实习

必修

36

78

36

-

小计

-

45.5

-

42

-

 

七、实践教学培养要求

(一)实验与实训

内容:1.实验教学:

通过专门的实验课程,学习实验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实验科学的实际过程,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

1)机能学实验:30学时

由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发展融合而成,是研究肌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情况下的机体功能活动规律,而药理学是研究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三门学科,在理论上相互沟通,实验方法和手段相似,相互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各学科在实验教学上的整合,真正体现了机能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

2)形态学实验:24学时

涉及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形态学实验技术课程,是多个学科的集合。其教学内容与特点是观察器官、组织、细胞等的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使用显微镜、挂图、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进行形象的观察和演示,使显微结构宏观化,平面图像立体化,局部组成整体化,静止状态动态化,以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器官、组织、细胞、生物的结构,进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3)学生科研基本能力锻炼实验:52学时

涉及康复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康复实训仪器使用基本操作方法等实验技术课程,

要求:实验教学:   

1)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常用康复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康复技术的操作;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2)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得无故缺课,实验课缺课达1/3者,取消参加考核的资格,该门实验课必须重修。

3)实验教学考核由教研室(实验室)以考试或考查的形式统一安排,考

核方式可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按照“形成性成绩评定方案”一般平时成绩(学生表现、出勤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完成质量、实验报告等)和考试成绩(实验理论、实验操作和综合实验能力)各占一定比例,计算总分。

4)依托理论课设置的实验课,应根据实验在课程总学时数中所占比例,

制定“形成性成绩评定方案”,实验考核应占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总分比例的40%。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理论课考试,按该门课程不及格处理。

5)单独设置的实验课,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理念,重点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和科研实践能力。

(二)见习与实习

内容:毕业实习:36

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学习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性实践过程。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达到康复治疗师的基本要求。

要求:毕业实习:

1)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管理4-8张病床,完成日常康复治疗师工作及常规的临床处置。

2)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处理。

3)在临床教师的带领下加强临床康复基本技能训练,参加会诊、病例讨论等。

4)毕业实习成绩由阶段考核与平时考核综合评定,阶段考核包括康复基础知识考核、康复基本技能考核、康复综合能力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实习心得15篇

(三)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学时、学分

毕业设计安排在7-8学期,毕业答辩安排在第8学期,最后4周,4学分。

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级科学研究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本科阶段的学业水平。一般安排在7-8学期进行。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定课题研究,并撰写论文。
    论文选题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学生应围绕选题独立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

1.学位论文可以是文献综述或某种康复技术应用的分析总结,也可以是临床病例观察等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应简明、扼要,既能够全面、真实反映个人(小组)的研究工作,达到相应申请学位水平,又不能抄袭或搬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理论(正常的引用除外,但需注明出处,且引用不宜篇幅过长),论文字数应不少于1;
2.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3.论文后均应附相关文献综述,核心文献不少于10篇。
二、临床研究型论文和文献综述类型论文设计要求
(一)临床研究型论文设计要求.
1.以人群为对象的临床研究课题
(1)集中研究某一个问题。例如,选择-种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或选择某一特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等。
(2)研究中应设立对照组(每组不少于8例),两者之间应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在研究设计,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同等对待研究组与对照组,并且都应事先规定研究组和对照組病例明确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在资料分析和撰写论文时应提供两组之间均衡性的数据。
(3)研究疾病的诊断及诊断方法最好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如果没有可自行制定,但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并要写清楚。
(4)研究设计中应考虑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收集资料时应按研究设计的要求同时收集质控资料:分析、总结和答辩时可考虑在适当的地方说明与质控有关的问题。
(5)使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SPSS. Excel等),并在统计学评价的基础上应作专业评价。研究结果中的统计数据应与论文的结论一致。
2.以个案为对象的临床研究课题
(1)本专业临床工作中罕见的特殊病例,或在本专业领域中开展某种最新的临床诊断或治疗技术。
(2)详细收集和描述个案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注意突出关键的创新点。
(3)文献綜述应包括尽可能详尽的文献复习和适当的文献数据二次统计分析。
(4)将个案研究与文献综述的结果结合起来,作专业评价,最后得出明确的結论。
(二)文献综述类型论文设计要求
1.选题的定义、分型(选题可以是一种现代康复技术或者传统康复手法干预某种疾病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研究);
2.较全面收集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研究的文献,包含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干预措施,以及各主要干预措施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3.分析选题的具体特点;
4.分析所选干预方法在临床应用的问题和对策;
5.分析所选干预方法在临床应用的优势,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做专业评价,并要求得出简单、明确、在本专业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毕业考核的方式、标准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习成绩达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的,方可毕业;同时达到学位授予规定的,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四)社会实践

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社区卫生实践,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可于1-6学期每假期安排一周,总计1学分。第二课堂分别从思想素养、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菁英成长、技能培训等方面落实社会实践,本专业学生需于毕业前完成第二课堂规定的学分。第二课堂总学分 6 分以下为不及格,6 分到 9 分为合格,9 分到 12 分为良好,12 分到 15 分为优秀。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毕业要求修读215学分其中公共任选课不低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6学分。

课程体系结构

理论

实验

实践

合计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必修

通识教育课程

40

674

7

256

-

-

144

2676

专业基础课程

34

614

3

52

-

-

专业课程

45

804

15

276

-

-

选修

公共任选

12

216

-

-

-

-

24

432

专业限选

12

216

-

-

-

-

见习、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

-

-

-

40

1600

40

1600

社会实践

-

-

-

-

1

-

1

-

第二课堂活动

-

-

-

-

-

-

6

-

合   计







215

4708

 

九、康复治疗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