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作者:招生就业处    时间:2019-06-02    点击数:2415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专业现有造型工作室2个、图文工作室1个、摄影工作室1个、专业微机室4个、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教室8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1个。

二、专业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经过十七年的专业积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本专业以“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与发展优势,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验与科研队伍建设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教师与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国家及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近百项。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较强。毕业生能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较高的人文素质与专业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设计实践,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熟悉设计流程和政策法规,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融合,能够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传播、推广、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四、主干课程

艺术设计史、艺术概论、图形设计、版式设计、文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设计概论、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五、实践环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形象创造能力、表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设计知识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未来、法律、团队合作、自我反思意识。实践环节包括:写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1、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就业方向

学生在毕业后,可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担任平面做设计师;可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担任美术编辑;可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或者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4人)、硕导5人;本专业教师共发表核心论文131余篇、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出版专著14部、教材5部,国家授权专利11余项、发明专利12项。

师生在“全国3D创新设计大赛”、“环艺学年奖”等国家、省部级比赛中获奖100余项。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教学上实施“厚基础、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环境设计理论联系实际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注重专业基础教学、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强化课程的项目教学等,使本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须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市场视角,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内,胜任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项目的工作。培养在环境设计应用领域里勇于开拓与创新,具有设计感悟力,专业项目策划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

四、主要课程

环境制图基础、人体工程学、建筑基础、材料与施工工艺学、模型制作、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陈设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工作室教学。

五、实践环节

遵循环境设计方向,开展并实施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设计、完成设计报告书等实战课题。接触环境及空间的相关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实验。

六、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国内外企业、专业公司、科研所属的部门以及院校从事科研、教学、研究等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近年来,本专业共发表论文136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14项,出版专著9部、教材8部,发明专利29项。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工作室”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整体搭配等理论知识技能的融合贯穿,结合大量实训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专业在学科上依托“吉林省重点领域(服装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服装与服饰设计创新团队”、“吉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教学上依托“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校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积极主动完成“产、教、研”等社会服务项目,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服装与服饰产品设计研发,通过对设计与制作一体化的完整运作与实施,培养了本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近年来,师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家及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近260项,并六次获得全国服装院校“育人奖”,多次获得全国高校排名“前十名”的好成绩,7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发布会,为服装设计行业培养了诸多的优秀服装与服饰设计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为高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须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服装服饰文化创意的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熟悉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运作知识,了解时尚潮流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胜任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艺术人才。

四、主要课程

专业绘画基础、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画、款式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材料、服饰配件设计、服装陈列设计、工作室课题教学。

五、实践环节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服装企业实践项目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服装工艺室”、“实践创新工作室”进行设计制作和材料试验环节中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包括:服装设计认知实习、服装设计课程实践、工作室课程实践、毕业设计等。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国企、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及民营个体等服装行业,可以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研究与产品开发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硕士学位9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生导师3人。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省厅级科研项目11项,撰写教材5部。现有教学工作室6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工作室7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12家。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遵循“务实创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以新媒体艺术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的办学特色,即“实基础,重素质,重能力,重个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学、研、产”一体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艺术设计思维+新媒体技术应用+媒体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师生作品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科通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原创动漫作品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竞赛中获奖百余项。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优、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掌握影视特效创作、影视后期制作、网络视频制作、互联网产品开发、网络交互设计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能够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影视、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字体与版式设计、故事创作、新媒体概论、动画原理、数字摄影、数字摄像、数字图像处理、艺术概论、影视视听语言、交互设计原理、交互产品设计、数字声音处理、二维、三维动画、虚拟现实设计基础、数字衍生品设计、声音基础与录音技术、纪录片创作、网络传播技术与应用、非线性编辑、数字调色、影视特效、数字虚拟漫游创作、媒体广告创作、虚拟现实应用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水墨动画。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认知实践、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联合创作或联合开发、毕业教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实战课题训练。以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前期制作到中期推进,直至后期合成输出,数字产品研发与设计的系列实践为实践创新教育主体。开展专业讲座、学生座谈、社团活动、专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创新平台的搭建。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部门、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基地、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学校、网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出版社、电子出版、网络公司、数码影视广告等,从事影视、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管理工作。

表 演(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

近年来,本专业共发表论文169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9部、教材7部,发明专利9项。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教学中,加强了服装表演理论与技能、服饰文化与时尚品牌传播理论、服装展演大型活动策划实践研究。结合现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计学学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活动策划与承办专业赛事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编导策划能力与参赛水平。师生先后在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CCTV模特等大赛中多次获得百余项大奖,突显了强劲的东电服装表演专业强劲优势。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旨在使学生具有服装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丰富的人文素质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表演策划与制作、动态展示、形象设计、服装营销及相关领域教学、管理等方面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四、主要课程

表演基础、形体训练、舞蹈表演、表演技巧、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服装表演视觉形象、化妆造型、人物形象设计、商务礼仪、时装摄影、服装设计赏析、公共关系学、服装市场营销等。

五、实践环节

赛事实习、策划编导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时尚机构、各级院校、文艺行业等领域内胜任影视表演、服装展示、编导与活动策划、表演专业教育、形象造型设计、时尚媒体公关、品牌营销推广、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7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近年来,本专业共发表论文33篇,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教学上侧重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多年来面向当今传媒行业培养了一大批较高政治素质、理论修养、艺术底蕴和创作能力,从事新闻采编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数字特效与包装等影视传媒行业专业人才。在办学特色上以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通过“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在十六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师生作品在“科通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国际大学生新媒体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竞赛中获奖几十项。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务实进取、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政治素养、人文情怀与职业精神,以及国际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媒介融合思维创新能力,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纪录片研究与创作、影视编导、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新闻摄影、电视栏目及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影视照明、动画等课程。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报纸、杂志等机构,从事节目策划、撰稿、采访、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相关工作。